据调查,狐、貉幼仔死亡多在5—10日龄前,其死亡数占幼仔总死亡数的70%—80%;在断乳前后的10天内,其死亡数占幼仔总死亡数的15%—20%;育成期的死亡数仅占幼仔总死亡数的5%—10%。分析其死亡原因,大体上是遗传、营养、管理、疾病等因素造成的。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、有效的措施,可大大提高幼仔的成活率。
一、遗传方面的因素
近亲繁殖使一些有害的隐性基因纯合而出现幼仔畸型、生命力低等现象,多在10日龄前死掉;例如吉林白貉与吉林白貉个体间交配,尽管3代之内没有亲缘关系,也会出现基因纯合的后代,从而导致约25%的幼仔于妊娠期死于胚胎,幸存的个体会在出生后5日龄内死掉。因此,3代之内有亲缘关系的个体间不能选配,以避免因近亲交配出现不良基因纯合而造成死亡。生产白貉最好的办法是让白貉与普通貉交配。
二、营养方面的因素
有许多幼仔的死亡都是由于母兽在妊娠期营养不良或营养不平衡、饲料种类单一或饲料变质造成的,例如死胎、烂胎、缺奶、佝偻病、红爪病等。因此,必须保证母兽饲料品质和营养需要,这是确保幼仔成活的基础。妊娠期蛋白质的给量应从低到高逐渐过渡,至产仔期达到最高水平;另外还要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,以避免因缺乏维生素造成幼仔死亡。使用科学的、正规、合格的优质配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,一般也很少发生幼仔死亡。
1、母兽缺奶
缺奶可使幼仔饿死。当发生缺奶时,可给母兽肌肉注射催乳素,每次50—100μg,注射4—5小时后母兽即可产奶;如果配合使用地塞米松治疗,效果会更好。如果不见效,可于第2天重复肌肉注射1次;还可用催乳片、母子乐口服;小剂量的垂体后叶素和地塞米松催乳;对营养不良的个体,用猪蹄汤加蒲公英,或在饲料中增加乳、蛋、肉类饲料,也有催乳作用。预防措施:保证妊娠期的营养需要、适当增加光照和运动。
2、幼仔佝偻病
幼仔佝偻病是由于配料中钙、磷不足或因VD缺乏而引起钙、磷吸收障碍的一种代谢病。该病可使幼仔生长发育受阻、消瘦和贫血、骨质松软变形,也可造成幼仔死亡。治疗方法:可以用维丁钙(VD2)肌肉注射,每日1次,每次1mL(含VD2万IU、胶性钙0.5mL),连用5—7天。预防措施:保证妊娠期和产仔泌乳期饲料中VD的给量,每只每日200—250IU,同时增加光照和运动。
3、幼仔红爪病
幼仔红爪病是Vc缺乏症,主要是在母兽妊娠期和产仔泌乳期Vc给量不足造成的。治疗方法:将Vc注射液滴入幼仔口中,每天2次,每次0.18,连用3—5天。预防措施:在母兽产前半个月和产后半个月的饲料中增加“瑞德包被VC”的给量。
三、管理方面的因素
1、母兽叼仔和食仔
原因:母兽产仔期突然受到意外的惊吓、饮水不足以及不当的检查幼仔,或将异味带到幼仔身上,生人进人产区,都会引起母兽叼仔、食仔的应激反应;有的母兽缺奶,幼仔吃不饱,嘶叫不停或反复、频繁地吮乳,也会引起母兽情绪烦躁不安,进而引起叼仔、食仔。预防措施:要在母兽幼龄期开始坚持长期驯化,使之不怕人;产仔时要尽量避免应激刺激,要为母兽创造安静、舒适的饲养环境,使之安静护理幼仔。
2、幼仔脐带未断
原因:由于母兽产仔多、产程长而无力断脐,常出现未断掉的脐带将幼仔的脖子缠上,甚至被缠死或因吃不上奶而饿死。防止措施:幼仔出生后6—8小时,要进行第1次必须的检查,发现后要及时将其断掉,并做消毒处理。
3、幼仔吃不到奶
发现幼仔吃不到奶时,要检查母兽乳房周围的毛被是否已被拔掉;如果没有拔掉,可人工拔掉,使之露出乳头,便于幼仔哺乳。若母兽没奶,可在幼仔吃到初乳后进行寄养或人工哺乳。
4、幼仔冻死
幼仔冻死多为窝室保温不好或母性不强、不护理幼仔造成的。预防措施:要在产前一次性地将窝室垫好保温的软草,使窝室内小气候温度保持在15℃以上,母兽腹下温度达到30℃左右。
5、产后饮水
母兽产后要保证有充足的饮水,有条件的给母兽饮点儿牛奶更好。
6、保证幼仔均等采食
幼仔采食后,进食快,食量也一天比一天大。为避免群大争食,要随时增加给食的饲料槽,并置于笼内周边,以使幼仔能均等地采食饲料。
7、保持窝室清洁卫生
幼仔采食后,母兽便不再为其舐食粪尿,母兽会经常往窝室里叼饲料,造成窝室污秽不沽。因此,要随时清除粪便、剩食和潮湿的杂物,保持窝室干燥、清洁,可避免疫病的发生。
8、加大妊娠母兽笼舍和行距
建议笼舍长度不要低于1m,并撤掉遮挡物,以保证有充足的光照和运动,可有效地预防缺奶。
四、疾病方面的因素
1、细菌感染
10日龄以内的幼仔,多因子宫内感染或垂直感染、或窝室不洁,细菌通过脐带、吮乳而被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、附红细胞体、空肠弯曲菌等感染致病。以腹泻为主要症状,可引起死亡。治疗方法:可用拜有利、氯霉素、庆大霉素滴入幼仔口中,每日2次,连用3—5天。给母兽肌肉注射也有效。预防措施:窝室在产前清洗,用喷灯火焰消毒,其垫草用百毒杀喷雾消毒、日晒后使用。
2、幼仔蛔虫病
由胎内感染而致病。治疗方法:用驱蛔灵,每千克体重100mg口服;或用左旋咪唑,每千克体重10mg口服。
3、幼仔消化不良和胃肠炎
本病属食源性疾病。幼仔3—4周龄时,母兽乳汁量明显下降,品质也较低劣,已满足不了幼仔快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,此时幼仔开始采食饲料;然而此时因幼仔胃肠机能还不十分健全,对这一新的饲料突变还很不适应,所以常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,也可因食量过大、饲养环境不卫生、饮具和食具不洁、幼仔误食剩食和粪便而被细菌感染致病。治疗方法:用氟哌酸肌肉注射,每次2mL,每日2次,注射2—3天;用氯霉素0.5mL肌肉注射,每日2次,注射3—5天;用黄连素0.5mL、VB1,0.5mL肌肉注射,每日1次,注射3—5天;用TM制剂口服,每次2mL,每日2次,连用3—5天。预防措施:幼仔的补充饲料应从少到多、从稀到稠、从细到粗、从少品种到多品种进行,也可用“瑞德貂狐貉专用开口料”试喂,可达到逐渐过渡的效果,直至断乳分窝。平时要避免幼仔吃剩食和粪便,搞好环境卫生。
4、胃扩张
胃扩张(涨肚)是幼仔采食了大量饲料或食入了变质饲料,加上运动量不足造成的。治疗方法:发病后要尽快抢救。1、最有效的方法是放气。方法一:是穿刺放气。由于穿刺胃内容流入腹腔引起二次感染引起腹膜炎,导致死亡。方法二:插胃导管放气。对其没有伤害而且容易操作。2、放气后胃内注入食醋20毫升,胃蛋白酶2片。